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曾经为追索人类灵魂的归宿,解答现代文明的困惑而思考不息、表达不辍的20世纪文化大师们开始陆陆续续地离开我们。近日又传来了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6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电影的重要干将安东尼奥尼仙逝的消息。感怀之际,回顾大师一生的创作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祭奠方式。在我看过的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部充满玄机的《放大》(Blow Up,又名《春光乍泄》、《春光外泄》、《春光外现》)。
安东尼奥尼从影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勃兴之时,先是在罗马权威电影杂志《电影》做编辑,后给新现实主义流派的大导演罗西里尼、德?桑帝斯提供过剧本,自己的电影拍摄起于纪录片。从50年代开始,他的关注点就集中在现代人的精神层面,尤其是现代大都市中产阶级男女所面对的孤独、隔膜、迷茫、空虚等精神疾病。在他享誉世界的“情感三部曲”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现代人精神痛苦的银幕标本。60年代晚期,他的创作活动走出意大利,在英国、美国、中国等地都留下了创作足迹,他的哲学思考更加放眼于全人类。《放大》摄于伦敦,获得1967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的表层故事像个侦破案,深层却是在对一个技术发达、影像充斥、媒介大发展的社会中,究竟何谓现实(真实),以及现实和它的“形象”、人们的现实感和幻觉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哲学的发问和质疑。
青年摄影师托马斯在时尚界颇有名声,女模特依赖于他的巧手点化而成名,此外他也与作家合作拍摄社会纪实的照片。托马斯热爱摄影、信任摄影也依赖摄影,他为工作可以装扮成乞丐混进流浪者之家。他总是随身携带照相机,看见喜欢的东西就随手拍下来,比如他跟古董店老板谈不拢价钱就对着橱窗里的陈列一通猛拍。他在公园里抓拍照片,看见一对年龄悬殊的情侣,一路跟踪着人家偷拍,被对方发现后匆忙逃走。但他受到了跟踪,一路屡受骚扰。回到工作室门口,照片上的女主角不期而至,她软磨硬泡,施尽种种办法试图索要底片,这更增加了托马斯的好奇。他将照片放大再放大,确信自己发现了一宗谋杀案。当晚他赶到公园,在黑暗中好像看见一具男尸。惊魂未定的他回到工作间,发现受到了洗劫,冲印出来的照片只残留了一张在地上,暗室里一片狼藉,底片不翼而飞。他把照片给朋友看,朋友却说看不清楚图像,倒很像自己老公画的点彩画。他去找作家朋友帮忙,却看到了一群城市的时髦青年在毒品和情欲中陷入放荡的夜生活。第二天清晨,当托马斯再次带着照相机来到前夜发现尸体的地方时,一切荡然无存,无迹可寻,仿佛是他的一场梦。
在这个扑朔迷离的故事外层,导演很有玄机地安排了两场戏。影片开始是伦敦的清晨,一群装束夸张、脸上涂着舞台油彩的学生开车在街上募捐。碰巧是托马斯从流浪之家完成任务出来,他配合了学生们的活动。影片结束,正当他在公园里疑惑时,那群学生又出现了。他们来到网球场上演了一场没有网球的球赛哑剧,扮演球员和观众的演员都煞有介事,异常投入。托马斯一开始觉得这很可笑,渐渐地他有所领悟。学生们不跟他一样吗?被他视为确凿无疑的、由照片提供的证据,难道不会只是他的一番想象?
照片经过放大再放大后,颗粒粗大,向来代表真实的照片此时却跟画家主观创作的绘画作品如出一辙。导演运用这个绝妙的视觉对比,仿佛是在质疑真实与想象之间是否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或许它们的界限本就是含混不清的。这种现代文明的深切体验对今日的中国老百姓已不再陌生,而在40年前,安东尼奥尼能做出这样精妙的概括和演绎,可谓大师超越于常人的敏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