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5月26日,山东潍坊首届“壮美”女子才艺大赛在潍坊金宝乐园举行。参加决赛的8位选手全是体重过75公斤的重量级女性,她们在“掰手腕”、“挑重”、“舞台走秀”等项目上进行大比拼。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意见》指出,应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这些新闻都谈到了一个主题:“身体。”壮美也好、锻炼也罢,都表现出身体上的某种强势,而《意见》旨归是学生的身体健康,这其中也许还藏着一种隐忧。
其实,在我们的文化里,对于身体的强调是不够的。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虽然文治武功均世所罕有,但无论在文化上还是政治上,“武”的一面总是受到压抑和贬斥。古时的朝堂上,总是用文臣治武将,而“好勇斗狠”等词语也明显表现出对于身体强势的蔑视。
可是,现实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却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比如说去年在公交车上被售票员掐死的那个女孩,以及一个歹徒震慑一车乘客的事件。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发生?为什么一个年轻力壮的人连基本的防范能力都没有?不用说,那是身体上的柔弱导致了精神上的萎靡。
“六艺”里,“射”和“驭”都与身体的强度有关系,不管是射箭还是驾车骑马,当代文人就没几个能弄得过来。我自己也曾试过骑马在草原上走,一天下来全身瘫痪了似的。试想一下,当这些成为一种课程十几年训练下来,人的身体还能弱得下去吗?
不过,在古代,女子这一方面的记载不多,我们也只知道“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不管自身情况如何,整日高呼“减肥”的女孩子随处可见。环肥燕瘦本是人间一大风景,要是全都一个模样,还有什么看头?
在我看来,现在所谓的“塑身减肥”,所倡导的无非是“弱者的文化”。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也有许多混迹于这一潮流。年纪尚轻时或许还可以柔弱的身体来完成一些工作,待到年过三十便早早衰老,身体上的疲弱往往影响到精神方面,因而造成一种整体上的“身心疲弱症候”。于国于民,殊非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