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水我们该如何看待

  
编者按
  有一个消息无异于一场猛烈的暴风雨,在网络世界和传媒地带引起喧哗与骚动———南京大学教授要开“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
  赞成者认为,这是适应市场需求,以便对风水行业的规范管理;风水学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变相鼓励封建迷信,让江湖术士借看风水之名,招摇撞骗、诈钱敛财。
  风水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没有深入研究很难有发言权,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政府不能迷信。政府一旦迷信,那就不是“风水自由”的包容,而是“风水泛滥”的灾难了。

  
别让商业心计玷污民俗文化
  这样的争论先前就曾有过,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到最后不了了之。为什么呢?因为论战两方围绕的核心是“风水是不是迷信”,也就是说,是与不是,只能选择其一。迷信与人的品质挂钩,所以国人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都要据理力争一番。在我看来,问题的核心在于“风水的实现手段是否合法”。这样既可淡化风水的道德边界,又能防止借风水圈钱的非法之举。
  “风水”是把双刃剑,你没有办法去完全掌握它,但你可以换种方式避免其“少杀人”。我看到“风水班”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想知道举办方是谁、运作模式怎样,等等。答案是,举办方是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一个民间机构,委托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来操作,学员学费每人5800 元,“学成”后还能领到证书。我的第二反应是,“风水”更是培训班举办方的“靶子”,一个实现其商业心计的工具而已。
  不是我不相信民间机构的公信力,只得觉得其负责人宣扬的“该班是为了推广建筑风水文化”着实好笑。学员们参加了十天八天的培训,到底能吸取多少易学精华暂且不说,关键是他领了证书回去之后,就能大行仁义之道———以易学的名义疯狂圈钱。因为他们知道,风水市场财源滚滚———据悉,集起名、调风水等业务于一身的宏名轩主持人巨天中带高级徒弟的收费更高达10万-30万元/年。这到底是一种商业活动还是所谓的“文化推广”
  ?我们在这里争论得喋喋不休,而人家的风水培训班照办不误,真是搞笑。在这里我只想提及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乌丙安先生。他早在1985 年首先提出了“俗信”的概念,他认为,理性运用,发展比如建筑风水、祈福躲灾等民间传承的原始风俗文化的做法,并不是迷信。注意,前提是“理性”。乌教授的观点其实是一个“度”的问题———“俗信”与“迷信”是对孪生兄弟,而一个人的追随动机决定其真实立场。“风水班”听起来很好,但早已越过了俗信的底线。我们是不是应该少一份为风水“名份”的狂热激辩,多一份民俗文化的理性保卫意识呢?
  东方愚
 
 政府不迷信是“风水自由”的底线
  公众心目中,一个是文化知识化身的大学教授,一个是迷信思想化身的风水班。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立刻使新闻上升为一起轰动社会的热点事件:大学教授要把风水糟粕当作文化经典来大力推广,难道不是明目张胆地传播封建迷信吗?
  据悉,在记者求证时,南京大学立即否认此事与校方有关,称有教授参与办班“纯系个人行为”。校方的谨慎态度显然和公众的一般思考完全一致,“风水班”在媒体报道后突然遇挫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风水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用一顶迷信大帽子把几千年历史的风水传统一下子盖死,是否有失公平?这都是一些大问题,没有深入研究者没有发言权。我所关注的是一些普遍现象,即在中国民间依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相信风水的,而且这决不只是存在于发展落后的偏僻乡村,信奉者也不只是文化素质不高的乡野农夫百工者流。“南京的楼盘,开建前百分之七八十要请风水师看”,这应该不只是南京一地的现象,而对风水有兴趣有研究的文化精英也决不会只有新闻报道中提到的那几位教授。
  有这么多人相信,特别是还有如此多的文化精英相信,以至于国门外还有“中国风水热”,而风水作为一个经验性文化又曾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选址规划中。我想,这其中必定还是有一些道理可以研究总结的。博彩尚且可以作为专业招收硕士生,风水被研究并通过传授的方式推广,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妥。
  毕竟,思想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最大特色。只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我以为,民间百姓仍可但信无妨,而学者教授进行研究推广也并无不可。不信者自然可以不信,但是不妨也让信者仍旧信之,搞一个风水观念上的“统一认识”,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也不可能———姑且称之为“风水自由”。
  但是,风水的“科学性”毕竟没能得到社会公认,且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此极度反感;而在民间游走的一些江湖术士借着看风水之名,专事招摇撞骗、诈钱敛财之举,却是一个客观的现实。这就需要给“风水自由”设置一个必要的底线,那就是政府不能迷信。政府一旦迷信,对风水先生招摇撞骗不闻不问,甚至自己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抛却理性,将风水师奉为上宾并惟命是听,那就不是“风水自由”的包容,而是“风水泛滥”的灾难了。
  舒圣祥
  
“古建筑绕不开风水”
  “我想问问那些说风水是迷信的人,在西方建筑理念传入中国前,中国的哪一座城市,哪一个村庄,哪一个城镇不是靠风水选址?”有学者认为,风水的本质是中国古代建筑选址、规划的一种经验性文化,其精华也在于此。
  风水古称堪舆、地理、青乌等,就像炼丹术是我国化学的起源、占卜术是我国天文学的起源一样,风水学成了我国地理学的前身。
  风水选址要“藏风聚气”,故讲究山清水秀、山环水抱,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流派之一峦头派讲究“辨方位,测山岗,察阴阳,观流水”,“这即使用现在建筑选址的科学来检测,也是完全符合的”,“作为一个建筑学者,发现中国古建筑绕不开风水。”北京建工学院城市建设研究所教授韩增禄说,这正是他涉足风水研究的动因。
  他将中国古建筑文化内涵总结为四个字“建筑易学”,而“建筑易学”的核心内容又是建筑风水。
  同样研究《周易》与风水的南京大学李书有教授在其文章中写道:“现存有名的古村镇,如皖南徽州的西递、宏村,浙江金华兰溪的八卦奇村等,都是依风水原理选址、营造的,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区,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风水的样板。”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学者,韩增禄毫不掩饰自己对古中国那个风水世界的向往。
  “风水讲究城市整体布局,整体协调,强调建筑之间的合理间距,强调人住在其中要舒适自在。这都是现代建筑最缺乏的东西。”在68岁的韩增禄看来,自上个世纪西方建筑理念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城市建设者们一下子从过去对古建筑的自傲跌入自卑,基本上丢掉了我们自己的风水建筑,全盘接受了另一个思想体系的西方建筑。
  韩增禄说,“现在,我们城市中的楼房比高比大,出现了严重的‘千城一面’现象,看了一个城市等于看了全国的。外国人现在来到中国,能看到什么中国的建筑?”学者于希贤也认为,风水研究在中国现代建筑中非常匮乏,他由此提出,现代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建筑师学一些风水知识,对城市建设极有好处。
  对这种观点,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并不同意。搞乡土建筑,对建筑风水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为了解释中国传统建筑上的一些现象,如天坛为什么上面是圆的,底下是方的,故宫的水为什么从西北进,从东南出,这些在建筑风水里都能找到说法。但是,“我们研究建筑风水,是当成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当成科学来研究的。”
  钟选
  
别让“风水”课做了活广告
  南京大学开设建筑风水文化认证培训,这事儿无论怎么看都透着新鲜。有专家称,开设培训课程的初衷是“禁止不如疏导”,要将建筑风水师打造成为一个规范管理的行当。言下之意是,建筑风水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但大多数“风水师”不懂传统文化,而且缺乏职业认证和规范管理。
  笔者不是专家,但我也知道,“风水术”中蕴涵的一些科学成分主要是一些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虽然暗合了部分现代科学的原理,但与自觉的科学认识是有严格区别的。而目前对“风水学”的鼓吹中,大都夸大了其中的科学成分。问题更在于,“风水学”中的那点科学性,实际上早就有地质、结构、采光、通风、构图、布局等现代技术与审美学科知识进行了表述,又有什么必要给这些现代技术加上“风水”这个旧包装呢?
  清华大学一位反对风水术的教授曾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今天再讲风水,犹如一个参加百米赛跑的女孩穿旗袍。为了提高她的百米速度,只好将旗袍的开叉开到胳肢窝里去,那么为什么不把旗袍扔掉,一身短衫,现代装扮?
  更使人担心的是,大学里开设风水课,恐怕会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并且给鱼目混珠的“风水先生”带来了可乘之机,让他们拿来给自己做了活广告。倘若南京大学的风水课真的起了这种作用,那么纵然初衷再好,最终也是播龙种收跳蚤之举。
  奚旭初
  
必须更正几点看法
  搞建筑的人绝大多数相信这玩意,有哪个学建筑的人敢一概否定风水牽风水在一定程度是很有见地的。国外的风水教育比国内强很多,但我们也不必将它痴迷,说迷信的人就不要去信它,说科学的人就好好地去思考怎么利用它。
  不过在这里我要更正大家的几点错误:
  一、易经和风水完全不能等同,易经好比是一所大学院,而风水就像学院里的一门学科。
  二、风水的关键不在于好风好水,而在于人的道德好坏。就像科学的产物“导弹”,有的是用来保家卫国,而有的是用来向别人施压,侵略他人。
  三、风水与金钱是两码事。真正的大师是不收钱的。
  四、风水与巫术是扯不上任何关系的。
  五、易学高手不一定就是风水高手。
  六、办风水培训班害处大于好处。因为正宗地理的教材已很难找到。现在书摊上关于风水的伪书很多,害人不浅。何况学的人多了,难免不出现大批贪财害人之徒。
  卞斋